中國環境標志產品作為聯系公眾與綠色生產、消費的紐帶,實現環境和經濟雙贏的重要手段,在以往25年的發展基礎上,年產值已達4萬億元左右。
在日前召開的“綠色消費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環境標志25年主題活動”上,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司長鄒首民強調,我國已經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激勵綠色消費行為,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近年來,我國消費市場一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截至2017年,城鄉居民消費占比達40%,預計到2020年,城鄉居民消費總額將達到41.7萬億元。我國居民消費已從溫飽向小康轉型升級,特別是隨著科技進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居民消費方式也日益多樣化。
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2018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9萬億元,同比增長23.9%。消費行為由從眾模仿型向個性體驗型轉變,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數字家庭等新消費蓬勃興起,“互聯網+”催生的個性化、定制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
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率也在快速提升。
從2011年開始,消費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力。2018年,*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高出43.8個百分點。
然而,消費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持續加大。2016年我國居民直接消費的能源總量達5.4億噸標煤,是2000年的3.2倍。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電器循環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房間空調器、電腦報廢量約為1.2億臺,廢棄手機2.3億部,其他家用電子電器產品廢棄量達1.5億臺;目前我國每年包裝用品產量達3000多萬噸,總體回收率不到30%。
我國2016年發布了《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明確綠色消費是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特征的消費行為,主要表現為崇尚勤儉節約,減少損失浪費,選擇高效、環保的產品和服務,降低消費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任勇在會上說:“綠色消費的轉型升級可以引領以環境標志產品為代表的綠色生態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創新,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p>
他表示,消費綠色化對生產綠色化發揮著引導和倒逼作用,經綠色理念和措施引導的消費規模、方式、結構、質量、偏好的變化必然會傳導到生產領域,推動經濟綠色轉型。
本文轉載自人民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